新华社延安7月30日电(记者刘雅萱)革命老区延安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记者近日在走访中发现配先查,一批科创企业,正给这片红色的土地增添一抹科创“亮色”,讲述一个个勇往直前谋发展的故事,谱写着革命圣地延安新时代生机勃发的奋进篇章。
了不起的“双驴头”
湛蓝的天空下,几台橙色的抽油机稳稳地“扎”在延长石油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厂房园区内。“圆弧形+短杠杆”的头部结构,远远看着像耕耘在黄土高原上的毛驴的头,“驴头”便成了当地老百姓对这套机器的亲切称呼。
抽油机是石油企业立身的技术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抽油机都依赖进口。从2009年重新筹建,到2010年建成试生产,目前的延长石油装备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抽油机制造基地之一,踏上了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道路,并实现了从杠杆式到“双驴头”式的“华丽转身”。
为了节省能源和成本配先查,抽油机的研发在一次次迭代中不断创新升级。“今年的抽油机计划是1762台,从设计到生产、从检验到出厂,都是自己研发自己生产。”延长石油装备公司工会主席王爱民告诉记者,算下来全部研发、生产成本不到3亿元,相比从国外进口,省了不少钱。
延长石油装备公司只是这座红色革命老区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代表。这片红色革命根据地上成长起来的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领头羊”企业,秉承“埋头苦干”的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开拓更广阔的新天地。
化“科教”为“科创”
在延安市安塞区的秦创原(安塞)创新促进中心内,行政审批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一个个整洁的工作间,整齐地分布在创促中心的办事大厅内。
秦创原,是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是陕西的简称;创,即创新创业;原配先查,是源头之意。
长期以来,陕西是我国西北的“科教重地”。如何将“科教”存量转化为“科创”优势,“秦创园”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探索破解这一命题。
“安赛区背靠鄂尔多斯盆地,拥有一横一纵的高速公路,往返西安非常便捷,能帮助企业吸引科技人才。”秦创原(安塞)创新促进中心孵化器负责人王宁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这里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是一个生机勃发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据介绍,秦创原(安塞)创新促进中心自2023年1月1日正式建成运营以来,已累计培育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绿色工厂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家。
竞逐“低空经济”赛道
走进安塞华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高科技航空发动机模型和相关配件。
低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为何选择在陕西竞逐无人机赛道?
“我们就是想在延安这个革命老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弥补当地精加工制造业的短板。”安塞华佰的相关负责人朱琦告诉记者,公司通过和成熟先进的高技术公司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对本地的高端技术人才进行孵化,“虽然目前人才还是相对匮乏,相信未来会得到缓解。”
创新难。在经济还不那么发达的西北,创新更是不易。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革命摇篮延安,正在插上科技的翅膀,和整个神州大地一道,在奋进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延安新篇章。
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